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8章 操作系统内核(3k)
第(2/3)页
容量放到1959年,那就是神!
不过,不如烧烤,高振东评价。
一盘磁带存操作系统,一盘磁带存C编译器,完美。
不过高振东没说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对池总工说,这玩意涉及到计算机的重要外设。
不过由于录音磁带频响范围有限,导致理论传输速率很低,9.6kbps左右的样子,也就是1kByte/s。
高振东抱着娄晓娥狠狠的亲了一口。
给你原理和解释,至于在自己的机器上怎么实现,自己想办法。
而且录音磁带存储有个好处,由于信息密度极低,它的可靠性很好,只要略微注意维护,上面的数据能存很久。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数据起始定位等小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是从x86架构的角度出发,去描述这些东西的,这就让高振东基于8008的DJS-59乃至后继机型,和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匹配。
吃饭的时候,高振东还给娄父提了一句:“伯父,可以在那边找个懂技术的人,把收音机也融合进录音机里面去,这样产品线更齐。”
这是一本基本上没有太多实际的代码,但是处处都在教你怎么写一个操作系统的书。
刘海中觉得腿更疼了,赶紧走几步进了中院,等到看不见高振东了,他往地上吐了口唾沫:“呸,该死的阎老西。”
这种对比其实也正常,谁都想不到技术的发展会带来何种变革,在IT圈子里,最著名的段子就是比尔大门(Bill Gates)的名言:“640kByte内存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人永远用不完这么多内存。”
看见高振东和娄晓娥扛着一个大箱子进家,刘海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第一条断腿,就是听了闫埠贵的八卦,去跟踪高振东才断的。
趁着这个空档,高振东给运算所那边打了个电话,然后找人把磁带录音机模数转换器的PCB图和BOM表送了过去,请运算所那边帮忙做一下。
饭桌上,娄母不停的给高振东夹黑瞎子掌,虽然时间非常急,泡发时间、入味的时间都不怎么够,不过高振东觉得味道的确不错。
这本书的内容,比把Linux的源码给高振东都还有用,因为Linux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后了,计算机环境完全不同,很多源码就算给了他,都并没有什么暖用,还不如这个。
这意味着,高振东能在上面,存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了。
成熟的Windows时代到来前,巨硬的最后一代命令行操作系统Dos6.22的核心部分,一张1.44MByte的3.5寸软盘就能装下了,而且还能剩余不少。
两个人跑下楼,和娄家父打了个招呼,高振东扛着录音机箱子跑了,娄晓娥跟在后面,亦步亦趋。
高振东道:“那是电子管的,你告诉技术人员,用晶体管收音机就行,那东西小。”
两人赶到四合院的时候,正巧碰上刘海中一瘸一拐的回家,他第一条断腿基本上好了,能拄着拐杖出门了,高振东微笑着和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13536/135367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