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千零八十一章 步子要稳,眼光要长
第(1/3)页
【未修改版】
会场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页声,有人在笔记本上快速绘制模块接口示意图,有人用手机拍摄屏幕上的技术参数。海军参谋部的李将军突然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混合能源矩阵”六个大字:“小吴,你这套方案需要多久能拿出工程样机?”
吴浩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图表上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如果各单位协同攻关,关键技术的突破需要三年,工程样机的陆上测试需要两年,舰上试验至少还要一年——总共六年时间。但这六年里,我们每一步突破都能反哺现有舰艇的升级。”
首座领导一直沉默地听着,此刻忽然拿起茶杯轻叩桌面:“六年不算短,但比起从零开始研发核动力驱逐舰,已经是跨越式发展了。”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散会后各单位把任务领回去,下周这个时候,我要看到‘混合能源矩阵’各模块的详细技术路线图——记住,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会议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翻页声,有人在笔记本上标注“某主力驱逐舰升级:电力+电磁”,有人用手机拍摄屏幕上的技术参数。后排的年轻工程师们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刚才畅想空天母舰的炽热眼神,此刻转化为对现有装备升级的务实思考。
首座领导看着眼前这幅景象,忽然想起多年前在海军装备研究院的场景——一群年轻科研人员围着051型驱逐舰的图纸,讨论着如何在老舰上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时光荏苒,如今他们的目光已投向太空,但脚下的每一步,依然踩在坚实的甲板上。
“好了,思路慢慢清晰了。”首座领导合上面前的文件夹,“空天母舰的梦想我们揣在心里,但眼下的路要一步一步走。吴浩通知刚才说的‘三化融合’,加上传统装备升级,这就是未来五年海军发展的‘四梁八柱’。
会议室里,首座领导的话音落下后,短暂的寂静被此起彼伏的翻动笔记本声打破。年轻技术员们眼神发亮,快速记录着关键要点,笔帽撞击桌面的轻响如同细密的鼓点。老专家刘老推了推眼镜,手指在桌面上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军工科技》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3/239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