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千零六十五章 ‘分布式增强’技术
第(2/3)页
效率、可靠性三个维度上如何量化对比?”
吴浩调出三维对比模型,三组柱状图在阳光中缓缓升起:“首先看成本,我们的模块单位功率成本为$1200/kW,比‘福舰’系统低45%;能量转换效率达到92.3%,高出传统系统18个百分点;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从5000小时提升至12000小时,可靠性提升了140%。更关键的是——”他切换到部署场景,“传统系统需要整舰设计时预埋管线,而我们的模块支持现役舰艇‘即插即用’改造,这对12艘中期改造的驱逐舰来说至关重要。”
首座领导忽然前倾身体,阳光照亮他眼中的期待:“听说某国正在测试‘全电推进+激光武器’的组合,我们这个模块能否应对未来的定向能武器饱和攻击?”
“这正是我们预留的技术冗余。”吴浩调出未来战场推演界面,下午的阳光为虚拟海面上的激光束染上一层琥珀色:“通过超级电容的兆安级放电和固态电池的快速补能,我们的系统理论上能支持每分钟6次以上的兆瓦级脉冲发射,而传统综合电力系统最多只能支撑2次。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热管理系统采用了三级散热架构……”
画面切入模块内部,蓝色冷却液在微通道中高速流动,“相变材料层吸收30%热量,液冷系统带走50%,剩余热量通过舰体结构自然散热,即使连续射击,核心部件温度也能控制在120℃以内。”
程海峰忽然指着石墨烯电极的生产画面,阳光为无尘车间的机械臂镀上金属光泽:“这种连续化生产工艺,真的能满足军方的大规模列装需求?”
“我们在无锡的示范产线已经实现月产50万片电极基板。”吴浩调出实时监控画面,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与画面中的灯光交相辉映:“产线采用了AI视觉检测系统,每片基板的237个关键参数都会被纳米级传感器扫描,缺陷率稳定在0.2%以下。按这个产能计算,每年可满足30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军工科技》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3/239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