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零三十四章 因一个人而火热的会场_军工科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千零三十四章 因一个人而火热的会场

第(3/3)页

统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第一层是生物特征与思维密钥的双重验证,只有指挥官的指纹、虹膜与特定神经信号模式同时匹配,才能启动发射程序。第二层是量子加密的指令传输通道,任何试图截取或篡改信号的行为,都会导致密钥瞬间自毁。”他调出模拟发射流程,当操作员在脑海中下达“发射准备”指令时,系统立即进行32道交叉验证,“最关键的是第三层——‘人类最终决断权’机制。即使AI判定满足所有发射条件,最终的发射按钮仍需操作员手动按下,确保战争决策权始终掌握在人类手中。”

“在实战化演练中,”吴浩补充道,“系统会模拟各种极端情况,如卫星通信中断、电网瘫痪等。去年的‘东风’系列导弹演习中,某发射单元在遭遇虚拟电磁脉冲攻击后,通过人机协同系统在1分20秒内完成备用通信链路切换和发射参数重算,比传统流程快了近4倍。”

现场气氛愈发热烈,武警特战部队的王队长举手提问:“对于城市反恐作战,如何利用这项技术在复杂的建筑物环境中快速定位和处置威胁?”

吴浩切换到城市街区的全息地图,无数红色光点在楼宇间闪烁:“我们开发了‘城市猎影’AI系统。特战队员佩戴的智能头盔内置毫米波雷达与热成像传感器,能穿透15厘米厚的墙体,实时构建三维立体地图。当队员发现可疑目标时,只需集中注意力,系统就会自动标记并上传位置,同时分析目标的行动轨迹,预测其下一步动向。”他播放了一段模拟反恐视频,队员在脑海中下达“破门突击”指令,携带的破门机器人立即启动,“在狭小的室内空间,系统还能通过脑电波监测队员的紧张程度,当检测到过度应激反应时,会自动降低行动速度,避免因误判造成伤亡。”

随着讨论深入,来自海军陆战队、空军空降兵等军兵种的专家纷纷提出问题。吴浩从容应对,从两栖登陆作战的滩头通信难题,到空降兵敌后渗透的装备轻量化需求,逐一展示了人机融合技术的多元应用场景。会场内,不同军种的制服交织在一起,专家们时而皱眉思索,时而点头赞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关键数据,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战场上,人机协同绽放出的无限可能。
如果您觉得《军工科技》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3/23955/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