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9章 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2/3)页
人做的,但是王树森根本没有去过邻县。
两人聊了一阵后,所长派刘勇去临县秘密调查此事,还给他写了一张纸条,如果有需要就拿这张纸条去找临县的刘所长。
刘勇来到临县,在集市上发现一个卖旧衣服的小摊。
摊子上堆满了衣服,卖衣服的是三个年轻人。
刘勇觉得奇怪,就这么一个小摊竟需要三个人守,一天下来赚到的钱分摊到每个人的头上估计还不够两顿饭钱。
刘勇回忆起王树森买衣服的事情,决定在一旁观察。
他发现三个人中,有一个人频繁离开,其他两个人则坐在摊位前聊天,似乎对自己的生意并不太感兴趣。
刘勇觉得这三个人很可疑,赶紧拿着所长写给自己的纸条去找刘所长。
由于不能暴露身份,刘勇连派出所的大门都进不去,再拖下去恐怕人家就跑了。
刘勇赶紧给自家所长打电话,所长听说刘勇汇报的情况,让他就在派出所外等,剩下的事自己会处理。
没多久,一个中年男人带着几个年轻人从派出所走出来,看着郑弘益道:“你是小刘吗?”
刘勇赶紧点点头。
“快上车,老李把情况都跟我说了,我觉得你分析得很对,我们赶紧过去看看。”说话的人就是刘所长。
刘所长拉着刘勇上了自己的车,一路上刘勇将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判断的情况都告诉了刘所长。
刘所长带着人赶到集市上,三个卖旧衣服的人正准备收摊,刘所长一声令下,将三人连衣服带人一起带走。
三个和尚没水吃,经过审讯三个人很快就招供了,他们三人就是入室抢劫案的元凶,另外两个同伙还没来得及跑路也被抓住了。
这个团伙带走贵重物品后,会在当地尽快出手,他们以卖旧衣服为障眼法再与买家秘密接头。
入室抢劫案告破,临县派出所迅速破案受到了上级点名表扬。
而刘勇他们派出所到手的功劳飞了,所长非常不高兴。
到底是因为手下信誓旦旦而抓错了人,还是因为功劳被别人抢了去?
所长在所里的大会上没有明说,但所里的老同志们是可以感觉出来,所长内心是不爽的。
破案的关键是刘勇,但他并没有因为此事受到奖励,他的师父没多久也主动申请调走了。
刘勇唯一的奖励就是受邀和李所长一同去临县参加他们的庆功宴。
看起来很尴尬的一个局,但是两人都接受了邀请。
在他们看来,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维护法纪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立功这种事随缘,看淡一些才好,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犯错误。
在酒局上,大家都喝得比较多,刘所长有些替刘勇打抱不平。
觉得不管怎样,也应该给他一个内部表扬。
所里竟然什么表示都没有,刘所长还提出刘勇调到临县来。
看得出来刘所长很欣赏刘勇,他如果调过去肯定会受到重用。
李所长也很欣赏刘勇,觉得他在刑侦方面很有天赋,再打磨一段时间就会有所作为。
他舍不得刘勇走,但又不想耽误刘勇的前途,李所长表示:“只要刘勇打报告,他就放人。”
刘勇拒绝了刘所长的好意,继续留在原单位。
他的想法很简单,这件案子可以成功告破,自己虽然功不可没,如果李所长不明察秋毫,自己连破案的机会都没有。
刘勇觉得李所长才是一个人民警察该有的样子,他愿意跟在他身边学习。
……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八十年代末,农民进城打工的大潮刚刚兴起。
燕京城作为全国的中心,外来打工人员的数量极为庞大。
每年,总有难以统计的人,从一些边远地区来到燕京城。
他们有的干临时工,有的卖蔬菜水果,有的经营小商品或小饮食,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他们做着淘金的梦。
在京西的石、海、丰三区交界的地方,就住着许多外地来京务工人员。
他们大都租住在一些简易的自建房及当地人的平房里,每天早出晚归,有的甚至拖家带口,这里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家园。
每到年底,就是刘勇他们这些基层派出所民警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
年底了,大家都期望着辖区里平平安安,都回家过个好年。
刘勇也是这样想的,虽然年轻人成天想着破大案立大功,到更想着是人民安居乐业。
可是事情往往……
今年26岁的王丽丽和丈夫刘安城,带着两个小孩,住在县老衙门口的两间自建房里。
他们是蜀省乐县人,三年来前来京,如今在这里已度过了三个年头。
刘安城在马车队干活,王丽丽除了带两个小孩,也干一些临时工。
就这么着,一家人在远离家乡的燕京过起了日子。
眼眼瞅着再过两天就是春节了,别的老乡都回老家过节去了,王丽丽一家没走,他们今年想在燕京过个春节。
这天晚上6点多钟,天刚黑,一家人正一边围坐着吃饭,一边商量着春节怎么过。
一切都是如此的安详平和,他们哪里料到,一场厄运的到来,竟是咫尺之间的事。
突然,门外有人敲门。
丈夫刘安城刚想起身开门,门却被撞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