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8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第(1/3)页
第558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去年的夏天,对于刘勇而言,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是他燕京人民警察学院毕业后去某派出所报道的日子。
刘勇才19岁,‘新兵入所’,刚来的时候他感觉特别紧张,压力也特别大,因为当时辖区的治安环境特别复杂,刘勇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但不可否认,紧张之余他又感到一丝兴奋与激动,对于未来的从警生活充满了期待与想象
刘勇打小受父亲的影响立志想当一名像他父亲一样的人民警察。
他的家庭是一个军警世家,他大伯跟堂哥是军人,他的爸爸是一名警察,姥爷也是军人,妈妈也是一名警察,轮到他了,当然要接过接力棒,延续下去了。
年少时的梦,就像永不凋零的花,对刚刚踏入警营的新警刘勇来说,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初次绽放,听似无声、胜似有声。
打小就有一个“警察梦”的刘勇,高考后毅然选择了报考警校,毕业后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开启了属于他的从警之路。
这是刘勇自己想选择的职业,家里人没有强迫。
因为出身在警察家庭,刘勇从小就受到老爸刘铁林和老妈郭琳的言传身教,
警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它时刻让自己保持自律,做事做人保持一种敬畏心和责任心。
警察的光辉形象早早就种在了刘勇心里,为此他在高考填志愿时,把自己喜欢的哲学和马克思相关专业都舍弃,填了刑事侦查学,就想当一名警察。
“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很高兴,我们也很开心。”刘勇的妈妈郭琳说,她已从警二十多年了,看到自己的孩子也要当警察,她内心很欣慰,也替他骄傲。
“希望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争取超越我们,做一名好警察。”
燕京人民警察学院历史悠久,早在建国初期就已经成立的公安学校。
学院坐落于唱平南口镇。
81年4月20日批准建立燕京市人民警察学校,其干部、教师主要来自公安学校。
警校建立时,公安学校仍保留,两个学校,两个牌子,一套领导班子。
公安学校继续培养在职公安民警,直至1984年燕京人民警察学院成立,警院对警校实行院管校体制,公安学校才停止招生。
等到了83年1月,为适应对外开放形势的需要,外语学院成立,设置英语、日语两个语种,警院建立后,外语学院改为警院的外语系。
在这一时期,警院加强了应用性教学、实验性教学,制定了学籍管理办法、警务化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加强民警在职培训,警院开展了多种专项业务培训,严格学员管理考核,还发挥人才智力、信息资源优势,有力支持、有机融入市局有关业务工作,办学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
警院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学院引进大量的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并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局内外业务专家。
建院之初,设有政治侦查、刑事侦查、户政管理、预审、交通管理、英语、日语七个专业。
刘勇正是这一年考入燕京警察学院的。
初入警院时,那庄严的校门、整齐的队列、响亮的口号,无一不彰显着警察的威严与荣耀。
在这里,刘勇每一天都充满了热血与考验。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星辰点点,他们的身影总是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在教室里汲取知识。
如今刘勇已经离开了警院,但那段时光却永远镌刻在他的心中。
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刘勇都会想起警校的校训:坚定、勤奋、求实、严明,这八个字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他前行的方向。
初入警校,刘勇就立誓——一定不负家人所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18岁的刘勇,怀揣着对人民警察这份崇高职业的憧憬和向往,懵懵懂懂地踏入校门。
而入学初期警校生活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它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
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接受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
这些条条框框的规范要求、明确的令行禁止,像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把学员们牢牢捆绑。
多年以后,刘勇才懂得:这些“规矩”才是保护他们一直勇往向前的强大秘密武器。
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起床、出操、上课、吃饭、熄灯都要听从悠扬的小号声,内务、着装、发型要整齐划一,被子叠得像“豆腐块”,脸盆、牙缸、毛巾摆放要整齐,值日的学生干部每天检查通报。
新生军训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一训就是三个月。
第一个月由武警支队的班长来训,九月的天气尚热,操场一点儿树荫也没有,常常是顶着烈日、踏着尘土踢正步,哪个学员精力不集中做错了动作,则被指令出列,罚蛙跳或者俯卧撑。
一个月下来,几乎没有不被罚的,一个个腿肿脚胀,走平地还可以,上下楼梯就十分痛苦。
后两个月由上一级的学兄学姐任小教官,感觉轻松了许多,直到会操比赛结束,大家才如闯关一样如释重负。
三个月的军训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