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4章 刘氏双娇!!!
第(1/3)页
刘之野在电视机前瞧见了大儿子刘文,这才惊觉刘文竟已悄无声息地干了件大事。
他接到妻子甘凝的电话,让他赶紧看电视,刘之野满心疑惑地打开了央视台。
此时,电视上正播放着美女主持人高莉萍的民生节目,而节目组邀请的嘉宾,正是他的好大儿刘文。
去年底,刘文去了灵苔当县高官,刘之野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未加以干预。他觉得刘文一路走来太过顺遂,想着借此机会磨炼一下这小子。
然而,令刘之野意想不到的是,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刘文非但没有被困难击垮,反而愈战愈勇,竟然成功地打开了局面。
刘之野心中暗自感慨,他不得不承认,刘文的表现确实大大超乎了他原本的预期。
在他的三个孩子当中,刘之野最为珍视的便是大女儿刘淑贤,对这个女儿,他真的是疼到了极点,那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而他的大儿子刘文,着实是最让他省心的一个。
这孩子打小就格外乖巧,对学习充满了热情,每日都刻苦钻研,且从不与人发生争执,更不会惹出什么是非来。
至于小儿子刘武,曾经是刘之野最为担忧的。
他生怕这孩子会沦为纨绔子弟,因此对他的管教极为严格,时刻留意着,就怕他一不小心走上了歪路。
然而,让刘之野深感欣慰且意外的是,长大后的刘武,竟然成为了一名忠勇的热血军人。
他在军队中表现出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让刘之野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刘之野已至这般岁数了,往昔诸多执念已然烟消云散。
他认为此生已然足矣,且不提他当下的地位,单是刘氏在京西的兴起,只要不犯错、依规行事,未来定然更加美好。
当下,刘之野最为关切的,便是三个孩子的未来,如何将他们培育起来才是重中之重。
只见电视机前的刘文,英姿飒爽,言辞不凡,满怀热忱地向全国人民介绍着他们县的特产。
刘之野心中满是欣慰,恨不得开怀畅饮一番。
他按捺不住喜悦,给儿子刘文拨去电话:“小子,干得不错!要是有啥难处,记得找我!”
电话那头,刘文参加工作后首次因工作之事得到父亲夸赞,向来波澜不惊的俊脸上泛起了愉悦的笑容。
“爸,我啥困难都不怕,您和妈别为我担心。我不在你们身边,你们可得多保重身体!”
一般人或许并不知晓这位叫做刘文的年轻干部是谁,对他的情况也一无所知。
然而,有部分人却清楚电视上这小伙的家庭背景。
一时间,“刘氏双娇”的名号竟在京城流传开来。
这“刘氏双娇”说的便是刘文和刘武兄弟二人。
相较兄长刘文,弟弟刘武丝毫不差,反倒更为耀眼。
历经三年多的浴血拼杀,刘武于前线战功赫赫,负伤数次,多次担当敢死队之责,获“军中猛虎”之誉。
其中一次侦察作战让刘武彻底在军中出了名。
他指挥的那场“一分钟的战斗”-——在两山轮战中是我军最成功的一次侦察兵作战。
在两山轮战中,侦察兵最成功的一次奇袭战,他们仅用了一分钟就结束了战斗,那就是“黑豹突击队”第二中队的一次侦察作战。
这次战斗成功后,中队长刘武被共青团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光荣称号。
前线首长和各部门首长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从朝战以来侦察兵一次最成功的奇袭战。
那么面对这样成功的一次战争,刘武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使此次战斗如此成功呢?
今年4月5日,黑豹第二中队接到上级命令——前往某高地执行侦察捕俘任务。
在接到任务后,第二中队多次深入敌后侦察敌情,摸清了敌人的雷场活动规律、火力点的具体位置、敌军的建筑工事、以及明哨和暗哨的具体位置,经过为期盼天的抵近侦察。
刘武根据敌情制定了一系列的捕俘作战方案,进行模拟性训练,同时还做出了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相对预案。
9日凌晨6时,在中队长刘武的带领下,出击分队经过两天三夜的艰难行进,出击分队于12日上午8时秘密抵达某高地山脚下的河边。
但是天公不作美,在19时突然电闪雷鸣,天降大雨,为我们的侦查工作增加了阻碍。
但是虽然如此,依然挡不住二中队对于完成这次任务的决心,战士们冒着风雨,无声地前进。
中队长刘武亲自带队抵近侦察,终于在借助闪电的光芒发现了一个敌方的哨棚。
经过仔细观察摸清了哨棚的情况,判断出哨棚里大概有十名敌人。
刘武便立即返回隐蔽点研究具体的作战策略,由班长赵大山和马明宇在哨所附近四米的小路上布置地雷。
一排长李二牛和另一名班长堵在一边,防止敌人逃跑;
火箭筒手和工兵分别以火箭筒和定向地雷指向某高地,随时准备向某高地顶峰的敌人射击。
刘武带领班长赵大山和战士胡昌盛冲进哨棚歼灭敌人。
做完战略部署,各分队迅速向指定地点隐蔽潜伏起来,静待时机,准备发起进攻。
在长期的潜伏行动中,4时20分中队长刘武听到了解皮带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6897/268976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