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黑豹” “黑豹”!!!_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8章 “黑豹” “黑豹”!!!

第(3/3)页

长钟兴国指挥组长刘武,向附近边民了解情况。

钟兴国决定再次出击。

由此决定将“黑豹二中队”编成5个小组,分别为捕俘组9人,指挥组4人,由大队长钟兴国几人组成,阻击组6人、火力组16人,接应组22人。

钟兴国下令,各参战小组分批进入观察所进行观察,然后进行模拟训练,直到14时,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各侦察小组早上出发,12时到达预定位置隐蔽,在但是没有发现越敌军踪迹后。

捕俘组组长刘武下令,进入1号水井旁准备伏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间有几名敌百姓进入水井旁打水。

之后捕俘组观察员发现,一名敌军进入到了2号水井旁边打水。

于是,刘武再次调整命令,待该敌军打水返回途中,进行伏击捕俘。

就在这名挑水返回进入伏击圈后,刘武几人迅速出击,将其扑倒,李二牛立即上前将其锁喉。

很快就将其制服。

在撤退过程中,在贡家湾东侧又发现十几名敌军,火力组立即对其进行扫射。

经过10分钟战斗毙敌15人。

截止到15时55分,出击分队安全撤回。

此次,俘获的敌军经审讯为敌军群工组组长,中尉军衔。

在L山侦察作战过程中,“黑豹突击队”大队的捕俘作战基本上都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们作战将近两年,还有很多的捕俘作战案例令人拍手叫好,超600人立功获得表彰!

除了像钟兴国、刘武、孙新春这样的优秀青年干部,还有许许多多热血儿郎血散边疆。

富平山就是其中的一位。

二十多年前在塘沽,有个婴儿出生了,这可让富家充满了欢喜,孩子的父母满心高兴地给他取名叫富平山。

“山要是平了,路就能通了”,富平山这个名字里承载着父母的期望。

傅富平山打小就喜欢运动,因为身体条件不错,年纪不大就被爸妈送进了体校,当上了运动员。

在体校的时候,富平山跟同学相处得特别好,很有人缘,关系十分融洽。

有一回,同学家里突然出了变故,急需帮忙,

富平山晓得这事后,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费都拿了出来,让同学能顺利度过这个难关。

这年头当兵不单单是一种职业的抉择,也是所有年轻小伙的憧憬。

那身绿色的军装蕴含着年轻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热切期盼,富平山跟其他年轻小伙没啥两样。

为了可以顺顺当当去当兵,他对自己的身体管理可上心了,就怕在体检的时候过不了关被淘汰。

十年前,19岁的富平山去应征入伍。

因为他在体校练就了不错的身体素质,所以很顺利地就进入了部队,从此开启了他的当兵生涯。

努力的人,到哪儿都不会掉队。

自打他进了部队以后,在训练上那是特别能吃苦。

靠着扎实的军事本领,富平山从班长干起,接着当排长,最后成为燕大区“猛虎突击队”的副中队长。

从这就能看出上级对富平山的看重程度了。

论战初期,敌军特工,老是跑到我军后边,展开袭扰行动,把我军阵地给破坏了。

为了达成对等威慑的效果,提升我军在敌后的作战水平,总部从集团军着手抽调骨干人员,构建前指直属的特种部队——“黑豹突击队”。

而富平山因为工作表现出色,与钟兴国一起调往了新组建的“黑豹突击队”。

加入“黑豹突击队”以后,富平山协助钟兴国把大队的工作安排得十分严密、有条理。

建队初期对外边的人来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内部呢,也只是少数领导晓得这支部队的名号,所有的训练都是悄悄开展的。

因为得深入到敌人后方,那儿的战况复杂得很,还老是变来变去,富平山和他的战友们,展开了特别艰难、要求特别高的训练。

“平常多吃苦受累,打仗时就能少遭罪”,这是这支部队像铁一般的规定。

轮战期间,总部从各地调集了10个集团军,让部队轮流参战,通过实战来锻炼队伍,提升部队的实战经验。

富平山所在的“黑豹突击队”当然也在轮战的队伍当中。

他总算能上战场了,兴奋的富平山整宿没睡着觉,对老兵来说,战场就是最好的去处。

前年的冬天,南疆边境不像北方那么冷得刺骨,不过时不时传来的枪声,还是会让人觉得凉飕飕的,寒意直往骨头里钻。

按照上级指示,富平山所在的“黑豹突击队”得进入敌境,开展一次深度侦查行动,把敌人的军事部署情况给摸清楚。

“黑豹突击队”那可是全员战斗的队伍,在这队伍当中,不存在在后方指挥的人,全是在一线战斗的人。

命令一出,不管是队长钟兴国还是参谋,不管是班长还是士兵,所有人都把装备整理好,带上武器,做好准备,等着出发。

出发前,中队长富平山问队员们害不害怕,队员们都没吭声。

大伙心里都明白,这一趟走下去,有的人就回不来了,沉默并非是胆怯,而是一种抱定必死决心的毅然……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6897/2689766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