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二章 风云诡谲的中心
第(1/3)页
好在这一次,李九鼎还真能满足对方的期待。
“等益州府衙将抄没的银两上交国库就有银子了,益州李郡守上了折子,押送银两的车队已启程,再过七日左右抵达京城,国库有余银,爱卿你先紧着制作曲辕犁安排。”
户部尚书还想拖延一下时机。
见陛下真的有多余的银子广施恩惠,在心里把送钱的吴家骂了个半死。
无奈地与有同样想法的同僚对视一眼,见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只能拱手一拜,拉着长声回应。
“谨遵陛下圣谕~~”
“秦司监留下,剩下的散了吧。”
臣子们三三两两离开政事堂,走出殿门,看了一眼天边的月牙,不少人叹了口气。
跟着一个勤勉的皇帝做事,真够累的。
特别是最近朝堂上与民间总出现一些新鲜的事物,对于在场平均年龄在四十以上的大臣们而言,一旦松懈,就有种被那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后生们,甩在身后的危机感。
“这一次荒田改革,还不知道又要产生多少新贵。”
“陛下有意造福于万民,打压强征暴敛的世家,我们出身寒门的机会终于来临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还有人对此不以为然。
“就凭种几亩地就能产生新贵?新贵什么时候这么廉价了?”
再者,粮食的价格从来不受农夫的控制,而是由手里良田数目众多的人说了算,由当官的说了算。
否则的话,权贵世家们为何要与皇帝在各方面拉锯?
不就是想高出旁的世家一头,拿到更多的官位,手里拥有更多的权力。
皇帝既恨权贵掌握官位,却也不得不斡旋于其中,达到一个平衡点。
关于田地的问题,既然限制荒田购买的政令已经颁布,无法更改,大多数朝臣们,也没想过和贫贱的百姓,抢夺几亩糊口的薄田。
木已成舟,他们更关心另一件与自己利益休戚相关的问题。
“宋大人,关于新农具推广一事,吏部考核的标准是什么?”
宋尚书正用袖子遮住打哈欠的脸庞,思考着是把今日积压的公文,拿回家去看,还是前往吏部办公的地方,让下人回家拿过夜的被褥和换洗的衣物。
看到一个身着五品官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臣本布衣,穿越就领俩媳妇》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28922/289227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