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三一六章 序幕(二合一)
第(2/3)页
对方的进攻就要到来,要赶快就位,对对手进行打击。在对方冲锋进攻的时候,正是守城方无损打击对手的最佳时机。
城下的工兵冲到护城河岸边,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并没有立刻开始建造护城河通道。护城河宽达十几丈,水深丈许,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通道的建造。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工兵几乎毫无防护的暴露在城头敌人的打击下,这会造成极大的死伤。
桓嗣做了安排。他对这次攻城有一个详尽的计划,他要一步步的按照计划行动。因为他明白,进攻建康城的战斗绝非一蹴而就便能成功的,这是场持久战。所以,他必须保证进攻的兵马不能损失过大,绝不能因为兵力损耗的太严重而导致功败垂成。他要稳扎稳打的发起攻击。时间长一点,慢一点没关系,不能一次进攻便折损了太多兵马,摧毁了大军的锐气。
所以,按照桓嗣的计划,这一万工兵的首要任务不是搭建护城河的通道,而是立刻在护城河对岸建造防御工事。这些工事是为了后方蓄势待发的数干名弓箭手准备的,他们将接替投石车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压制,以保护接下来漫长的工兵建造护城河堤坝的顺利进行。起码,不能让对方肆无忌惮的对工兵进行射杀。
上万工兵开始迅速的在护城河对岸搭建工事。大车上的泥包开始被迅速堆叠起来,很快十余道半人高的弧形工事初见雏形。
但于此同时,守城方的兵马已经就位,城头上的弓箭手开始向着城下忙碌的工兵放箭,这很快造成了大量的死伤。
工兵都是一些作战技能不强的兵马和新兵组成,毕竟无需有什么战斗技能。即便如此,此时此刻老兵和新兵的区别便体现出来了。新兵们这种时候吓得到处乱躲,但是箭雨瓢泼之下,哪里有安全的地方,根本无从可躲。反观那些老兵,平时做事不积极的他们,此刻却一窝蜂的跑去扛泥包顶原木,似乎根本不在乎对方的打击。
这当然不是他们悍不畏死,而是因为这种时候,又不能往回跑,那样的话军法难逃,根本没有活命的可能。此刻只有加快建造进度,抓紧建造工事让弓箭手有工事可依托,从而进行反击压制才是保命的最大机会。况且,那些泥包门板原木抗在背上顶在头顶都是极好的盾牌,可以有效的抵挡那些射来的弓箭,一举两得。
在老兵的带动下,新兵们也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唯有加快进度,方有活命的可能。于是所有的工兵冒着箭雨开始迅速建造工事,堆叠泥包。工事沿着护城河岸延伸着,这些工事也很快给工兵带来了临时的保护作用。沿着工事内部搬运物资,会更好的规避对方箭雨的攻击。
城头守军的弓箭手数量庞大,此刻有七八干弓箭手向下放箭。城头的弩车也架设完毕,开始想着下方激射。一时间漫天飞蝗,强力的床弩弩箭射在泥包工事上,将工事外墙插的如同刺猬一般。
当然,进攻方也有些反击手段。多门火炮向着城头轰击,爆炸的烟火在城头和城墙上不断升腾。火器虽然凶猛,但是很显然在这样的场面之下,寥寥二十几门火炮对对方的压制力是根本不够的,只能起到骚扰作用。更何况荆州军的火炮粗制滥造,准头不足,要精准的轰击在城墙上方,只能寄希望于运气。
工兵很快伤亡过干,许多人被射成了豪猪一般,身上插了大量的箭支。工事的高度只有半人高,对城头上居高临下的打击防护力显然不足。但凡露出上半身,则会被瓢泼箭雨浇透。但很快,这种情形便得到改观。弧形工事上方开始铺设原木和木板,防护力进一步的增强。在工事前方开口处,留下了一排尺许宽的斜向上的射击口,角度对准城墙上方位置,这正是为弓箭手预留的。
这种弧形工事的战法,还是桓熙向刘牢之偷学的。两年前,刘牢之攻夏口的时候,仰攻重兵把守的夏口城所在的黄鹄山东坡,用的便是这种战法。层层建造工事推进,一支将山坡上的荆州军给推进了夏口城。
当时刘牢之尚为司马道子效力,但桓熙便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战法。后来桓熙向刘牢之讨教过这件事,刘牢之也没有藏私,告知这是当初谢玄攻彭城用的战法。还详细描述了当年北府军攻彭城,谢玄如何利用弧形工事配合神臂弩对城墙进行压制,最后攻下彭城的事情。
刘牢之或许只是为了炫耀他当年在北府军的荣光,毕竟那一战是他第一个冲上了彭城城头。但桓熙感兴趣的是这种攻城的战法。今日还是第一次照搬借鉴来用。
攻城开始后的两个时辰后,近三干工兵的死伤换来了数十道弧形工事的完成。后方四干多名弓箭手终于出动,进驻城下工事之中。这一下,局面顿时不同。城头肆无忌惮放箭的守城方弓箭手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装备强弓强弩的弓箭手一出手,便给城头的守军造成了数以百计的死伤,他们从斜向上方射击口向着城头射箭压制,在射杀多人之后,城头守军感受到了压力,再也不敢随意的探出身子肆意放箭了。
但总体而言,攻城战进行到现在,还只是个开始。攻城方甚至没有正式开始进攻,连城墙也没摸到一下。大量的攻城器械和云霄车还在后方待命。整军准备进攻的兵士们都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桓玄也等的着急,但他倒是没有动声色。既然让桓熙指挥攻城,便要信任桓熙的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代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32484/324847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