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花灯节_八声甘州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花灯节

第(2/3)页

您长得很像太子妃,”姜淮轻叹一声,“她若是在天有灵,见您平安归来,应当很高兴。”

        “有的,不少人说我长得像母亲,”李晔顿了顿,“也有不少人跟我说,您跟父王曾是好友?”

        “不敢,”姜淮先客套了一句,随后带着几分怀念道,“建章太子为人仁厚,又不失勇毅,建章二十三年,乌赫第一次进犯大周,大军一度兵临上京——那时上京还不是国都,但也是重镇,太子正好在上京巡视,他断然拒绝逃离,直言身为储君,岂可弃臣民于不顾?于是他带着五千守军,在粮草几乎断绝的情况下苦撑了六天,直到臣带霄云骑赶到才解了危局。臣去的时候发现,太子把自己的口粮省给了城守家的小孙子,堂堂储君,竟然饿晕在了城楼上。”

        “建——父王心地仁善。”李晔轻声道。

        “建章太子和我都觉得,孩子就是孩子,大人应该护着他们,哪怕这个孩子觉得自己经历得足够多,没把自己当孩子了,”姜淮声音很轻,“殿下,臣知道,您对先帝临终时的诏命有疑虑。”

        李晔脚步一顿,抬眼看向那手握重权的将军。

        “其实殿下聪敏过人,应当也猜到了,”姜淮平静道,“先帝临终前,的确是要把皇位和镇灵司都传给您这一脉的,此事今上也知道。”

        李晔垂在身侧的手不易察觉地动了动。

        “乱世飘摇,储君和皇长孙迟迟不见踪迹,甚至不知生死,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局面,”姜淮停住了脚步,目光沉沉,“臣想告诉殿下,的确有很多人因为您的归来蠢蠢欲动,有的是因为忠诚,有的是因为野心,但是他们都忘了,您还不到十五岁,羽翼未丰,走错一步便是深渊万丈。”

        他忽然上前一步,按了按少年的肩头,“建章太子跟臣说过,您幼时曾捉了一只蝈蝈,很是喜欢,但是蝈蝈想逃出笼子,拼命去冲撞,几乎要撞死在里面,您虽舍不得,还是把蝈蝈放走了。您父王私下便说,您是个仁善的孩子,若是以后担不住这江山,做一个闲散王爷也是好的。”

        “国公爷,您的意思是——”李晔低声道。

        “不必被他人的野心裹挟着走,您的父王只希望您一生平安顺遂,”姜淮定定看着他,“也不必忧心身家性命,臣在一日,便会护着您一日。哪一日臣不在了,殿下您也长大了。”

        四周花灯如昼,李晔微垂着眉眼,神色晦暗不明。

        “爹!九哥!”姜宛朝他们挥手,“快过来,这有一只大宛玄鹰的花灯!”

        “来了!”定国公对李晔眨眨眼,“殿下,快去吧。”

        “好。”李晔笑了笑,朝姜宛走过去,俯身看她挑中的那一只玄鹰的花灯,那鹰作翱翔之态,威武得很,就是一双灯笼似的大眼有些出戏,气鼓鼓的样子,李晔不自觉就想起姜宛生气时那瞪得又大又圆的眼睛,嘴角微微一提,摸摸姜宛的头,“你为何喜欢这个?”

        “威风啊!”姜宛不假思索道,“小时候,我娘就爱给我做这样的花灯,她说大宛国的玄鹰一生可行万里,最是自在,希望我和阿念也可以像玄鹰一样,自由不驯。”

        定国公走上前来,听到女儿的话,轻不可闻地叹口气,随后示意护卫付钱给摊主。

        摊主难得遇见这么大方的一行人,一边将那花灯包起来,一边笑道,“贵人好眼光,玄鹰曾是我们大宛王室的图腾呢。”

        摊主似想到了什么,又叹口气,“当年故国蒙难,皇室王公大多没能逃出来,最后还是穆林王的女儿朝华郡主带兵突围,护着我们这些人一路逃难到了大周,这才保留了最后一丝宛人的血脉。”

        姜淮静静听着,见姜宛欢天喜地地接过那只玄鹰花灯,目光悠远,伸手在女儿头顶摸了摸,没说什么。

        “这个故事我听过,”旁边忽然传来一个声音,“不过宋朝华那时已经不是郡主了,她作为穆林王的独生女,在穆林王战死后便承袭爵位,是大宛最后一位女王公,当年以骁勇善战闻名,可惜逃亡途中受了重伤,到大周后不久便病逝了。”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姜宛手中那盏玄鹰花灯,“走了半条街,就属这家的花灯做得最有神韵,哟这大眼睛!还有点可爱!”

        这少年生得十分俊美,身着一袭绯色锦袍,在人群中十分出挑。

        姜宛好奇地看过去——大周重礼,世家子弟多穿素色衣衫,她还是第一次见男孩子穿绯色,偏偏这衣服在他身上十分合适,有种别样的风流姿态。

        他旁边还站着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正是兵部尚书宋濂。

        “老宋,这位是?——”姜淮有些惊讶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八声甘州》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38021/3802127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