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禹州府_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禹州府

第(2/3)页

人那肯定是听进去了,李景行他们一早就准时起来了。

  四人的默契那是不必多说,一身干练打扮,手上拿着李景行给他们做的炭笔。方便他们记录笔记。

  当秦老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四人,满意的点点头,“不错,不愧是老夫的得意弟子,就是聪慧。”

  等秦老带着他们往乡镇下走去,一路跟他们说着一些乡土人情。

  几人边听边记,还不忘给给秦老端茶倒数,把秦老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他们坐着马车大概一个多时辰,就到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

  一下车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处于沿河地区,水田宛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河水悠悠流淌,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成片的水田沿着河岸延伸,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碧绿宝石。

  水田中,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的湛蓝和周围山峦的起伏。田地里,农民们辛勤劳作,有的在犁地,有的在给稻苗除草,有的在修缮排水渠,一片繁忙的景象。

  纵横交错的灌溉渠道,犹如血管一般,将河水引入水田,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充分的滋润。田埂上,绿草如茵,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为这片田园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浪漫。

  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屋顶的烟囱中冒出袅袅炊烟。在这片宁静的水田之间,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便是古代沿河地区的水田,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根基,也是大自然的馈赠,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与希望。

  哪怕才在前几年遭遇过毁灭性的灾难,可是人类和大自然一样都在焕发出他们的生机。

  看着眼前的一幕,几人不知为何,只感觉双眼发热。

  沿路的百姓看到秦老都很热情的打着招呼,那个在田里拔草的老伯,哪怕是脸上沾满泥点,也挡不住他那灿烂的笑容。

  “行儿,你看,这就是你的《治水论》改变的景象。两年前他们看着自己满目疮痍的家园土地,脸上满是麻木绝望。”

  “可你看看,现在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朝廷对国家都满是爱戴,这就是国家爱护谁,老百姓们就拥戴谁。”

  几人听着老师的讲解,看着眼前的景象,他们都再次坚定了自己读书科举的意义。

  秦老是真心感叹,这些人失去家园天地后那种绝望挣扎,真是让人不忍,这也是他想留在这里的原因。

  李景行也从这里看到了他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景象,之前的方法都是根据前人的经验书写出来的。

  可是现在,这里忙碌的景象,和很多他没写出来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李景行的科举之路》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46329/46329170/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