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铜_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铜

第(2/3)页

期刊弗兰茨会定期邀请一些国外的知名学者参与编撰,想在这上面舞弊的可能几乎为零。

  除此之外弗兰茨还引入了学术监督和问责机制,对于学术垄断和学术不端,以及学术造假的行为必须严惩。

  养兔业和养鱼业也有起色,但是对比其他畜牧业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看。尤其是奥地利帝国的淡水鱼养殖,一直到现在也没摆脱亏钱的境地。

  不过总体来说问题不大,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工业时代奥地利帝国的钢铁需求量猛增,不过随着发电机的问世和制氧技术的进步,奥地利帝国的顶吹转炉法也基本完成。

  顶吹转炉法和之前奥地利帝国采用的碱性平炉法(马丁法)相比是全方位的进步,不但效率更高、耗能更低、品质也更加稳定。

  唯一的问题是技术不太成熟,时常会发生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故。即便如此,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钢材产量也是世界其他国家无法想象的。

  历史上185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225万吨,是法国的四倍,奥地利帝国的十倍,普鲁士的十一倍。

  不过此时奥地利帝国的生铁产量已经远超英国达到了惊人的410万吨,所以弗兰茨才敢这样的肆无忌惮大搞建设。

  而且随着资金的不断注入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夸张,直到其他国家也开始技术革新。

  在制铝业方面,由于西门子发电机的出现,曾经价格堪比黄金的铝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价格就下降了四分之三。

  弗兰茨很清楚电解法制铝的秘密瞒不住,实际上如果不是皇室工厂保密工作做得够狠,这项技术早就传开了。

  与其继续整天小心翼翼地发点小财,还不如扩大生产、降低价格、提高准入门槛来构筑自己的堡垒。

  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奥地利帝国的资源在后世看来似乎非常齐全,但在1850年奥地利帝国是一个非常缺乏铜矿的国家,捷克、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铜矿还未被发现。

  斯洛伐克的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55037/5503726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