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 我们需要怎么做?
第(2/3)页
大了莱特对于华国科技突破的作用,而忽视了华国科技界人才井喷的现状。
华国的技术突破更多是依赖大规模人才协同配合下的突破,以核聚变为例,莱特只是总工程师,实际上大量工作仍然需要普通科研人员的配合。
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去四年时间里由马斯克创办的效率委员会所进行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已经破坏了阿美利肯的科研体系。
尤其是对于国家所有的实验室,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先把所有人给裁掉,然后再根据需要陆续雇人。
这个模式在企业,也许可行,但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尖端科研领域是绝对不行的。
从事尖端科研领域的科研人员,当实验室把他们裁掉的时候,他们因为自身能力,可以拥有非常多的去处。
无论是高校还是产业界。
以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例,它汇聚了大量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是美国科研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裁员后接到来自橡树岭的邀约,最后选择回橡树岭的比例不会超过10%。
在这过程中90%的人才全部流失了。”
作为在橡树岭任职10年的前主任,梅森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
特意在来之前挨个找自己的老同事们问过了。
在电话里,这帮老伙计没少抱怨马斯克的心狠手辣,裁员压根不管你过去有什么贡献,总之就一个字:“滚”。
“过去我们在科研领域的裁员严重影响了科研项目的连续性。一些大型科研项目往往需要长期投入和团队合作,如果因为裁员导致项目负责人或核心成员离开,可能会导致项目中断或延误,直接会影响最终成果。
同样的常温超导材料,为什么我们的效率如此低下,根据我得到的消息,每次换项目负责人,不但导致了科研项目中断,影响时间和金钱,甚至还导致了关键数据丢失。
另外像科研氛围、创新活力等,都会造成非常坏的负面影响。”
梅森矛头直指效率委员会,这个这四年才有的怪胎。
马斯克的“闭关”并没有导致效率委员会的消失,后来负责掌管效率委员会这帮人,裁起员来更丧心病狂。
像科研领域,甚至给整出了顶级好活。
过去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等联邦机构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培养了众多顶尖科学家。
许多 NIH的研究人员离职创业或加入生物科技公司,将他们在 NIH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应用于新药研发、基因工程等领域,催生了像基因泰克(Genentech)这样的生物科技巨头。
这里的科研成果转换是科研人员主动的。
这四年,NIH几乎停摆,基本上只有最顶级的那批项目还能拿到些许经费。
最顶级的项目,意味着商业价值。
效率委员会和医药巨头辉瑞媾和,把负责癌症相关研究的组,整个裁掉。
前脚这个组被裁掉,后脚该组就被辉瑞挖走,连带着实验数据、实验思路和成果就进了辉瑞口袋。
借助这一成果,辉瑞在今年上半年率先推出了在乳腺癌方面有奇效的靶向药。
也就其他医药巨头强生和罗氏实在看不下去,把这件事给捅出来,造成舆论哗然,不然这事压根爆不出来。
这是因为NIH的研究更偏基础研究,后续具体药物研发是基于基础研究基础上,大家都能用NIH的基础研究成果,无论你是罗氏还是辉瑞。
现在相当于辉瑞破坏规矩了。
原本如果NIH关于癌症的研究公开,数据和实验思路公开,大家顶多差个三五年时间,都能搞出来差不多的东西。
就像NIH做的艾滋病研究,大家都基于它的研究搞出了不同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齐多夫定好用点,但其他的药也能卖出去。NIH资助了胆固醇代谢的基础研究,以及他汀类药物的早期研发。他汀类药物是史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为医药巨头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大家一起分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63751/6375175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