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学校准备筹建集成电路学院_重生:我体内带个台式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3章 学校准备筹建集成电路学院

第(2/3)页

研究什么?还是忆阻器吗?”江成随后问道。

        徐伟点点头,“不错,之前我们研究的成果,算得上是打开了神经形态芯片的一扇窗户,但这个广阔的方向,既然我们领先了,那就更要坚持不懈地向前研究,这样才能够做到一步先、步步先。”

        “老师您说得对,过去我们的科技就是只能够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这种日子真是受够了,往后只要我们在各个赛道持续领先,那跟在屁股后面吃土的就是他们了。”江成嘴角扬起,很是高兴。

        “对了,你们拿下的阻变式存储的科研专利,现在商业化情况怎么样了?”想起了这个,徐伟大佬有些着急地问。

        科研、科研,如果只能够存在实验室,而不能推出民用或是军用,那么这个研究的现实意义是要打大折扣的。

        每年有多少人发表论文、注册专利,但真正能应用起来的,其实不多。

        江成微微一笑,“阻变式存储芯片已经能够量产了,预计上半年会搭载在我们的枫火新款手机之中,性能非常优秀,届时我送一部给老师您。”

        “那倒不用,能够真正量产,带动我们科技进步就是对我们科研人员最好的回报!”徐伟摆摆手,又热切地问,“那忆阻器呢?”

        “初步设计了一种芯片架构,目前还在继续研发实验,我估计要真正出成果,至少得今年六七月了。”江成解释道,“我也想尽快出成果,但有时候走不了捷径。”

        能走的捷径,江成利用着体内的超算,已经在尽可能地走了,但更多时候,需要整体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和进步。

        因为,科技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进步,而是一个科研队伍的进步。

        这些知识和技术,能够学习和传播,不会断层。

        否则的话,像是有些网文写的,一个人就拿出核聚变的科技,就想着能够推动世界科技进步。

        但这是怎么可能呢,也不想想,哪里来的技术人员呢?哪里来的材料呢?

        徐伟劝慰道,“你也不要太着急了,现在的进展已经非常不错了,咱们也不要想着一下子就拿出领先多少的科技,一步一步来。”

        “明白的。”江成点点头。

        “去罗瑞华那了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重生:我体内带个台式机》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66926/66926419/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