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章 公私之争_家父汉武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97章 公私之争

第(2/3)页

少府之忧,一下一下地把众人的心扯到天上,又摔在地上。

众人各有想法,

少府是决不能枯的,内廷就是皇城的龙骨架,这一倒,连带着人心就都倒了。可,取三成商税用在少府,是不是又太多?现在就算是城西门的老瞽夫都能瞧出海贸日进斗金,将来定会一发不可收拾,三成就永远都是三成,

这大概不是分出司空署本应有的商税,而是司农署分出应得的后,少府再拿三成,那...还剩什么了?

转念又一想,陛下没对不起过群臣,非但没对不住,还是群臣依着陛下这棵参天大树,大家伙都得了许多好处,朝上少有两朝老臣,大多是本朝简选的官员,尽管只当过刘据的臣子,但众人也都有共识,再没有比陛下更好的皇帝了,

陛下手下做事,才是最舒服的。

不能说,日子一天天好了,反把操持付出的君父忘了。

殊途同归,各有各的想法,可解决的法子就那么一个,

又想助陛下摆脱少府空虚,又不想付出太多的商税给少府,

还能有什么招?

上献吧!

但上献的话,寻常官员没资格说,除非他们也私人名义上献,但私人献的再多也不够填,要想解决问题,还要大司农发力,只几个腾挪功夫,无数视线或重或轻的,都放在了大司农身上。

金日磾在想什么呢?

身为大司农,在少府一事上,他肯定比其他官员见解深刻。

少府没有固定收入来源,不是刘据的问题,而是刘彻的问题。

金日磾手里拿着账本,能不知道国家财政的重头是什么吗?

无非是老三样。

铸钱,冶铁,煮盐。

这三样,大司农是握着百分之百,本属少府那块的,被刘彻挪到大司农署了。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再从大司农署挪出一部分税分给少府,是几乎不可能的,

并不是说,一句话分出几成几成税给少府,然后大司农署的官员出一部分搬到少府此事就成了。官职高屋建瓴,鸟巢搭架,如今新朝又多了那么多的项目,达成了一种平衡,

现在再一摘掉,无异于在搭好的积木之间又撤出一层,最后的结果,只落个上下皆倒。

霍光眉头微皱,他算是寥寥几个没看金日磾的,群臣想得什么,霍光门清,上献可以,但不是这个献法,更没有说让大司农署掏钱的道理。

正欲开口,将风向扯一扯,王温舒如老狗闻味,率先开口向金日磾发难,

“大司农,司农署为国用,少府为君用,君国一体,没有君何有国,何以大司农署吃得饱饱  ,日进斗金,却让君之库如此干瘪,

要臣说,充实少府易,不必再大费周章取商税,直接从大司农署每年转出就是。”

王温舒转投刘彻府内,消停了一阵,今儿又来劲了,但他自觉来劲的有道理!

是百分百的胜仗!

说罢,又在心中打起腹稿,

“刘屈氂开口,演一出忠言进谏,陛下又不温不火,无论陛下知与不知这一出,看来都未反对,不反对就是赞成,

私库入钱,此事早晚要解决,旁得法子没有,不如找大司农支取,反正太上皇用少府周济过大司农署,现在再让大司农还回来,有什么不行呢?

左兜进右兜的道理。”

东方朔遥遥瞧了王温舒一眼,连眼皮子都没动,哪怕王温舒为中尉最得势时,趋炎猢狲整日拥在王中尉脚下,那时东方朔就半拉眼瞧不上他。

王温舒狠,却也只有狠,世人口中的能借势在东方朔看来,不过是媚上,上面看什么他就干什么,喜欢听什么他就说什么,此为忠臣之道?

再者,此人出身卑微,大字不识几个,东方朔也找到他不知仁义的原因了,圣人言都不读,懂什么仁义?

面对王温舒的诘问,金日磾回得坚决,本他不想说的,借此机会,不如直接说清楚,免得旁人再动心思。面向陛下禀礼,

“陛下要臣管一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家父汉武帝!》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79068/79068847/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