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崩塌(一)_帝国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 崩塌(一)

第(2/3)页

云集,对于战果已经有了大致了解的众将表现得颇为兴奋。

  “听说,那个固山额真被砍成了十七八块儿,打扫战场的辅兵一边吐、一边收拾,废了好大气力才给重新拼起来的。”

  “谁知道那厮竟然披了三层甲,儿郎们也不知道杀没杀死,就多砍了几刀。”

  “哎,可惜了那么多好马。”

  “得了吧,廉兄弟。当初陈总制在赣州大捷的通报里不就说过吗,铁人军战斗过的战场,除了一地的断刃碎甲,就是残肢断臂,缴获什么的千万别多想,想再多也没用。”

  “……”

  交谈之中,不时便会有哄堂大笑。郑成功处置完了公务,待他回到大帐,没进门儿就听到一众武将在那里哈哈大笑,大有要将大帐都掀翻了的架势。

  一场大捷,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再严厉的统帅也不会对此过多苛责,哪怕他们说笑的地点是在中军大帐。待卫士高声唱名,郑成功带着几个参军步入其间,众将连忙收敛笑意,起身行礼如仪,但落座之后,即便是尽力压制,也仍旧是难掩喜色。

  “国姓爷,各镇的斩首和伤亡都已经统计完毕。”

  各镇的情况已经陆陆续续的报了上来,最迟的那三个骑兵镇也在追了清军几十里后折返了回来。负责相关工作的参军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汇总和分类,闻言,郑成功点头示意,那参军便起身上前,朗声通报。

  “永历十三年正月初七,我军以十二个镇两万六千战兵与虏师三万两千战兵激战于江山县老虎山南。自巳时初刻我军抵近战场,仅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便击溃虏师。其中,戎旗右镇斩首……”

  以劣势兵力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击溃了清军,这样迅速的胜利在战斗结束前又有谁能想象到?

  接下来,从左翼的戎旗右镇、左先锋镇、亲丁镇,到中军、右翼、骑兵各镇,最后到了偏师的左右虎卫镇,参军一口气将各镇报上来的数字大声宣读,最后汇总成一。

  “……此战,我军斩首自固山额真阿商格以下八旗军五千一百八十七级,绿营兵六百一十四人;俘获自镶黄旗巴牙喇燾章京觉罗雅布兰以下八旗军一千四百二十二人,绿营兵一万零三百七十九人;缴获……”

  理论上,明军对蒙古人的斩首素来是达到半成便是大胜。因为蒙古人多是骑兵,就算是步兵也有马匹代步,只要并非围歼,就算是击溃了对手,对手也可以骑马逃跑,所以能够斩首半成已经殊为不易了。

  在这一点上,八旗军有着同样的优势,所以能够斩首半成,也就是参战的一万八千八旗军中的九百人就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大捷了。而这一战,斩首和俘获竟然能有将近三分之一这样让人不可置信的比例,哪怕是在座的众将皆是亲历者也同样难免震惊二字。

  “无错?”

  “回禀国姓爷,学生是反复计算过三次,又与各镇的监事一起检查过,确定了没有问题才敢报上来的。”

  专业受到了质疑,参军很是委屈。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这样辉煌的大捷,哪怕是当年李定国两撅名王无法与之比拟。而陈凯与李定国联手收复广东的连续四场大战,平均一算,虽说在杀伤上能够一较高下,但那四战明军兵力上均是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不是野战围歼,就是四面围城,能够逃出生天的八旗军无不是天下掉银子都能直接掉进钱袋子里的幸运儿,他们在广州走了阿拉斯加雪橇犬的狗屎运,与这一战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乍看上去,明军的斩获中八旗军只有不足七千之数,换言之也就是说还有一万一千多名八旗军成功逃离了战场,这个数字仍旧大得吓人。

  但是,这些溃兵的建制必然都已经被明军打乱,重整也不是把人囫囵塞进去就完事儿了。军官对士卒的威信、士卒对军官的服从、袍泽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中高级军官对麾下各部的如臂使指,这些无不是需要大量时间来重新磨合和恢复的。

  八旗军的战斗力强悍,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就是来源于八旗军民合一的制度。以牛录为单位,军官下马治民、上马治军,且常年聚居于一地,上下阶级之间、旗丁与旗丁之间的磨合在生活中就已经形成了。

  然而,世上的事情总是有利必有弊。八旗军一旦出现了伤亡,就必然要从各自所在牛录的旗丁中进行补充。如果不这样做,就等于是将若干个陌生人强行塞进需要补充的各部。彼此间的陌生感势必会对凝聚力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不得不重新进行的磨合也比如会影响到战斗力的恢复速度。

  更何况,人皆有私心,各旗牛录的数量、各牛录战斗力的强弱,这都关系着那些主子们在八旗内部的权利、地位,哪个又肯将自己麾下武勇的奴才划归给旁人使用?

  在清廷按照旧例将各牛录重新补齐之前,这些逃掉的部队其战斗力必然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家伙在明军如此凶悍的攻击之下溃败,从头到尾一点儿还手的余地也无,丧胆同样是不可避免。接下来明军的收复失地工作,自也不太会受到他们多少威胁。

  根据参军们粗略的调查,由于清军的伤亡主要是集中在右翼和突袭郑成功本阵的骑兵部队,前者是由满洲八旗和汉军八旗组成,后者则是由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所以清军在此战伤亡比重最大的反倒是从来都被保护得极好的满洲八旗。尤其是那三个甲喇的白甲兵,足足四百余名满清最最核心的武力,直接来个全军覆没,光是这些就够八旗亲贵们吐血三升了。

  再算上那些临阵被掷弹兵炸死的、在交锋时被杀死的、牵制明军骑兵被砍死的,等八旗军伤亡详情送回到清廷,北京内城,镶黄旗聚居的安定门一带,以及正蓝旗和镶蓝旗聚居的宣武、正阳、崇文三门一带,怕是要家家戴孝!

  能够逃离战场的八旗军主要还是以汉军旗为主,这与他们在参战兵力上本就超过满洲和蒙古八旗总和有一定关系,但也不乏有作为满洲八旗作为清军右翼主力被国姓瓶洗了三轮澡,以及蒙古八旗作为骑兵主力随阿商格浴血奋战被铁人军砍成了一地拼图的因素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帝国再起》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8/8057/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