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满唐》,说几句心里话_满唐华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谈谈《满唐》,说几句心里话

第(3/3)页

安史之乱结束后,只要别有那么多瞎操作,大唐就很好了。我怎么构思薛白在施政上比李亨父子做得好的地方,都是显得苍白,反而导致我花大量的笔墨去写李亨父子历史上怎么错的。

就像我想写一个更华丽的大唐,可我不可能做出一首更华丽的诗,我写再多的火车飞机也不能更添华彩,反而感觉在画作上涂鸦。

所以我根本就写不了穿越者对大唐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巨变,因为我自己心里都不信了,我总觉得按我肤浅的理解写一堆治理建设,然后描绘成果,也比不过原本历史上诗人一句的颂歌,我自己都感到无力,我一写我每一个字都在犹豫。

我选了一个最鼎盛的时代去写,我想像不出怎么让它更鼎盛。它不像改变南宋末年会让我明知我在幻想也情愿中二、热血、少年。

这是一道经济题、政治题、社会题、科技题,但我全不会做,我只会做语文题。

所以我只能写出大唐对薛白改变,薛白走到李隆基的权力地位之后,对内心的坚守。我希望他不会像李隆基自满、自私,就能让大唐的辉煌能够延续。

因为在我心底,对大唐就只有这么点遗憾。

当然,连现在这句话也很幼稚,因为有人会说大唐的祸根不在李隆基而在于什么什么什么,那是社会学的问题。

我写《满唐》最大的痛苦并不是被批评,而是这题我不会做了。我原本想考文学系,然后卷子发下来一看,没有一张会的,而窗外全是对我给予厚望的家长。

我后来基本不听任何声音,因为我太清楚问题在哪,我只有一条路走到黑,任何声音都可能让我再迷路一圈,或者在原地纠结。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但没有任何人能帮我,只会让我停下来、陷入不自信的黑洞。

我不听、不看、不管,我把书友圈丢给别人,不闻不问,我不小心看到任何评论《满唐》的文章就划走,我不发总结说明,我怕我停下来纠结怎么走,我告诉自己一鼓作响、一气呵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等我完成了这件事,我松一口气,但陷入了巨大的不自信中。我很累,我不想写书,不想和人说话。再开新书是因为要让自己走起来,我要让自己知道自己是在继续往前走的,不然我会觉得自己很糟糕。

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略读者的情绪,我昨天也意识到了,对不起。

说这些不是希望得到谅解,我也不惨,我只是在自我和解,让自己可以重新回看这本书,翻翻评论,不再纠结,不再拧巴,憋着的话说出来,对大家有所交代,对《满唐》有所交代,我也能释然往前走。

————————

还想再说一点,最痛苦的是,当我想写薛白治理盛唐的成果,却发现,我怎么写都不可能超过上元节李隆基登花萼相辉楼看万户放灯、长安不夜的画面……盛唐气象原来早就写过了。

我想描绘一个更大的场面吧,民脂民膏,薛白舍不得,舍得的话,他又变成李隆基了,于是我又一直在这个圈子里绕,怎么绕都绕不出。

我写不出以现代文明去碾压唐代的鼎盛。就连精神世界,唐人都比我更开放、更自信、更豪放。

归根到底,我这个作者本身超脱不了李隆基,他比我自信洒脱,他比有魄力,比我有魅力。他敢做的事,我想都不敢想。也许有一天,我们恢复了唐人在当世的辉煌,我才能够有超脱于李隆基的心性吧,终有这一天的,只是未必在我这个时代。

李瑕不需要走出赵昀的阴影,他天生就睥睨赵昀。但薛白走不出李隆基,他有时发疯,想干脆把李隆基杀掉得了,等杀掉了他也忘不了,他只能让自己不犯李隆基的错误,延续原有辉煌。

薛白最后成了李隆基的反省与延续,把最大的爽点变成了文青病,但我没办法了。

所以我痛苦地徘徊,又坚定地闷头这么写。

这些纠结大家可能无法体会,只有我本身最清楚,总之,有始有终吧。

最后,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走了。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满唐华彩》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87590/87590942/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