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发展的困境_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7章 发展的困境

第(2/3)页

末工匠界的领袖。

  有了宋应星的介绍,大量的优秀匠师开始源源不断的来到皮岛之上。他们有的在“天工院”担任教师,有的在“天工院”就学。而更多得人则是一边执教一边学习。

  因为,在天工院。

  有他们学不完的知识!

  而皮岛,也因此而成为了这个时代……学术的渊擞。

  ……

  第二天起床之后,王昊又带着王徵和宋应星等人,来到了第四代蒸汽机的试验区。

  蒸汽机的发展。

  对王昊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王昊特别关心。

  此前据王徵汇报,现在已经有350多条海沧船安装了第二代和第三代蒸汽机。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蒸汽机被应用于锤打、锻压、钻孔、抛光、研磨、切削等方面。

  在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不过,这些应用,都还只局限在皮岛上的工厂和作坊里,就目前来说,蒸汽机的技术,依旧处于严格保密阶段。

  虽然,外界已经知道了北方军有“嘟嘟船”。

  甚至有些人已经判断出“嘟嘟船”跟蒸汽有关。但是,没有王昊这样的“大师”指导,给他们几十年也未必能制造出可以投入实用的蒸汽机。

  ……

  按王昊的计划,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将会是在统一中原之后。到了那时候,天工院和东江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也毕业了。

  有了这些掌握了部分后世科技理论的学生,王昊治下的科技必然迎来“井喷”式的发展。

  到了那时候,咱们已经遥遥领先。

  就再也不必担心技术外溢,而被别人在后面追赶了。

  ……

  在谈到这个第四代蒸汽机时,王徵对王昊道:

  “咱们一共制造了6台这种蒸汽机,只有三台通过了试车检测。留了一台在这里做分析实验,另有两台已经安装到了载员达250多人的广船之上。

  那两艘安装了第四代蒸汽机的广船,原来的船速只有6节左右,现在,在单独使用蒸汽机驱功的情况下,其船速达到了13节。”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明朝:我的巨舰大炮》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2206/92206799/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