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红旗河立项,放下执念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03章 红旗河立项,放下执念

第(2/3)页

为他身上就没钱。

所有钱都投进了股市,身家却在几天内又翻了翻,这一切朱彦妮看得很清楚。

往后几天,钱惜文和朱彦妮多次约会,并在某一天晚上交流了人生。

习惯了精打细算,钱惜文对金钱很敏感,那天晚上他细算了一下,和朱彦妮认识后,花的基本是朱彦妮的钱,他有点抠门,基本没在朱彦妮身上花钱。

因为身上没钱,钱都在股票账户里,但两人又走到了一起。

事情好像有点简单,又有点复杂,他是怎么母胎单身了快三十年的?

直到多年后,他偶然听到‘钱是给女人看的,不是给女人花的’,才恍然大悟。

三月里,河西走廊开始进入播种季。

郭阳又开启了下乡巡查,依然是那条熟悉的路线,路过的几个国营农场今年都加大了棉花和甜菜的播种。

使用的都是天禾的种子,还都是亚盛农垦的土地。

一时让郭阳不知该说资本市场反应快,还是反应慢。

反应慢呢,BBC一报道,国内的机构就像闻着味的狼,瞬间把冠农、新农、亚盛等股票推向涨停。

反应快呢,明明这事情嘉禾从两个月就陆续在提了。

说白了,还是缺乏自信。

就和服装产业一样,缺乏文化自信、品牌自信、产业自信,反应到资本市场,就是缺乏金融自信。

额……

以大A的尿性,也确实很难拥有金融自信。

不过郭阳感觉变化在路上了。

疆棉事件让国棉品牌走了出来。

这几年,JCIA联盟大量建设高品质棉花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广应用国棉JCIA标准:好品种+好技术。

在高品质棉花生产环节实施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加工环节实施‘一厂一品’闭环运作模式,做到单品种的单种、单收、单轧和单组批,确保JCIA高品质棉花的规模化生产。

最终生产出了一致性好、含杂棉低、三丝含量少的高品质原棉。

经过认证的JCIA原棉质量已经全面超越澳棉。

目前,JCIA一共有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50余个,面积300多万亩,加工基地30多个,年产JCIA棉花50余万吨。

在JCIA棉花举办的拍卖会上,“双30”以上的高品质棉花一出,往往都是加价一抢而空!

‘双30’棉花,指的纤维长度、比强度两个指标都达到30的棉花。

也是中高端棉花的重要区分标志。

棉花也要拍卖?

没错!

高品质棉花虽说算不上稀缺品,但绝对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加价抢棉一点也不稀罕。

而棉花品质差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品种杂乱!

而JCIA之所以能生产出好棉花,关键就在于棉种!

好棉种让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受益,而首要的一步,是让棉农接受。

不过,如今的天禾完美的解决了这一步。

多年的推广,让天禾的棉种在西北大地上年年都会重演相同的场景。

农民要的是眼见为实。

天棉20和天杂棉都能给你。

疆棉事件更是让JCIA在棉农群体里家喻户晓,加工好的皮棉能高出数百上千元一吨,往往还是提前被下游企业订走了。

从酒泉一路到敦煌,郭阳听了太多的财富故事,农民纷纷买了房子,买了小车。

这样的场景在疆省只会更多。

在敦煌农场,郭阳又来到了范学军的农场,上次来已经是许多年前了。

范学军是最早种植天棉20的农户之一,并以此起家,建立了偌大的农庄,餐饮、住宿,当然也少不了种棉花。

直到这个春天,范学军都还在种植棉花。

郭阳喜欢和农户聊天,尤其是范学军这种受益于嘉禾体系的农户,这会让郭阳很有成就感。

春日里还有些微凉,范学军在庄园外点了炭火,一伙人就这么坐在路边闲聊。

旁边就是农田,播种机正在劳作,一趟下来,铺膜、播种全部完成,打药有无人机,耕地有翻耕机,浇水有滴灌设备,收棉有采棉机,基本上全程实现了机械化。

“一千多亩只需要雇佣几个人看看地就行了。”

范学军说:“一点也不累,但是要种好棉花,需要费脑费力,什么时候该打药、水肥怎么配比,必须心中有数。”

郭阳笑道:“在种棉的农户中,像你一样创新意识强、懂技术、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