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愿不毛之地都变得波浪起伏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 愿不毛之地都变得波浪起伏

第(3/3)页

伴了国人许多年。

    “郭总,啥时候能吃到海鲜啊,我想吃鲍鱼。”

    在黑省,疆省,鲁省,浙省,苏省……无数致力于盐碱地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纷纷在网络上留言,

    生怕落下了每一个细节。

    “三文鱼也还行。”

    ……

    “目前嘉禾的团队仍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未来将持续在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等领域推出新的植物品种。”

    盐碱地改良的风暴远未停止。

    这样的人物仿佛随时在散发魅力,吸引着她。

    “一觉醒来,江浙沪成偏远地区了?”

    唯一稍微轻松惬意的可能就只有京城微光公司了。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远在民勤的沙窝里,沙海农牧连着两月都在沙漠里追光逐日,让沙漠披绿戴蓝。

    现代化的人工草原在荒漠戈壁落地,并逐渐的改变着这里固有的颜色。

    西北大地上存在着几百种盐碱植物,这些盐碱地上的原住民是大自然的馈赠。

    小雪降得住他吗?

    京城某个房子里,苏国洲看着郭阳侃侃而谈的身影,眼神里羡慕嫉妒埋怨等等各种复杂的情绪一闪而过。

    相比外界的狂风骤雨,嘉禾集团内部过于风平浪静。

    徐母宁彩娟观察着女儿的一举一动,内心微微一叹,敏君说得没错,果然有问题。

    受众极为的广泛。

    照片上,晨光下的苜禾1号徐徐生辉,两人相视一笑。

    50年前,罗树清作为青年志愿垦荒队的一员来到黑省北部的共青农场垦荒,与她一样的青年有2600余名。

    但随着老板郭阳一头钻进了育种实验室,这种兴奋劲顿时就缓了下来。

    但很多人却不由自主的想到那幅对比强烈的画面,反反复复,由此开始联想,国内的盐碱地全部变为良田。

    沉睡的大地被植物的力量唤醒,干旱贫瘠的土壤被一片片整齐的牧草所占据。

    配合上电视里不断传来的航拍画面,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和生机勃勃的草原,不毛之地和生态绿洲,强烈的反差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冲击。

    许多人开始琢磨着该怎么参与进这一场盛宴!

    徐小雪再次重温航拍的草原,看得别有滋味,尤其是配合着老父亲那精彩绝伦的微表情。

    起初,员工们也欢欣鼓舞。

    “我就不信这是翁立新能教出来的学生,真是蛹打呼噜——捡着了。”

    因此,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也必定是一个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助力,方能在未来开拓出更大的产能。

    沙海农牧通过几年从点到面的持续播撒绿色,在沙漠边缘形成了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但也只是相对而言,杨成又接到了郭阳新的指示。

    买房子,买股票,投资公司,似乎都还算正常,微光也一直在做。

    但无人机,搞农业能用得上这个吗?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