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1章 初定
第(2/3)页
让老爷们吃呢。
在社会上的影响还较小。
不喜欢就离开,喜欢就留下来去改变。
“对返乡创业的富豪,县里一定是大力支持!”
不少人露出了兴致缺缺的表情,领导也很无奈的叹息道。
县里的领导们自然是很高兴。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年少有为啊!”
而且这钱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如果再因为搬迁贷款,那多少年也翻不了身。
“郭总呀,移民也是迫于生态压力啊。”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个社区的二十来户人留了下来,移民点变成了县内的昌宁乡,成了周边村社羡慕的存在。
退耕还林还草又需要‘退耕还林’办公室、林业局、粮食局、农业局、财政局、计委等多部门协调。
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生活,未掌握农业栽培技术,与当地人的纠纷、子女入学、转户口等,每一项都让人头疼。
“一是县里给补助,鼓励村民自发移民,村民迁出户口,退出承包土地。”
郭阳想了想,问道:“迁移到昌宁乡有什么要求吗?”
不仅昌宁乡移民点建设的账目没有公开,生态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没有群众代表的参与。
一路赶到县城,郭阳昨天就已让苜禾农牧的人负责预约。
郭阳也曾试图说服县里,将往疆省移民的计划先暂停下来,后续可以和天禾的农业开发项目相结合,在项目周边建立移民点。
随之而来的就是移民返迁,有的老百姓会反复横跳,有的可能还会藏猫猫,让你摸不准他回了哪个村社。
譬如,扶贫办负责扶贫移民,计委负责生态移民,环保局负责生态保护,水保局负责水土保持。
陇省再穷也不是老百姓的错,魔都再富也不是当地人的功。
可县里各部门组成的考察团早就去疆省实地考察过了,移民方案也制定好了,成本也已经花出去了。
虽然有领导定下了‘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基调,但这时还没有媒体报道这里的情况。
这样一来,天禾得了劳动力,千余名群众也不用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