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柴达木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章 柴达木

第(1/3)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从建国以来,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我国政府依靠行政力量,从农业农村筹集了大量资金倾斜投向工业。

    据测算,从1952-1990年,国家通过税收、工农产品剪刀差等,从农业中取得11594亿元。

    减去其中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一千多亿元,依然有约1万亿元。

    占国民收入全部积累的22.4%。

    平均每个劳动力无偿向工业化提供剩余,1990年最高达到了266元,相当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7%。

    郭阳想了想,问:“环境恶劣不?”

    “陇苜4号和陇苜5号目前还没完成审定,就三个品种,你自己联系学校吧。”

    首先玉米和小麦得各有一个品种,同时得有一个短期内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品种。

    郭阳笑道:“嘿嘿,突然暴富了,就想为西北地区做点贡献,怎么样,你老的紫花苜蓿品种要不要转让给我,机会可就此一次哦!”

    呼!

    收回心神,郭阳准备先定向培育种子。

    海西州?郭阳愣了半响才响起在哪里。

    翁立新顿时脸色就变了,没好气的埋怨道:

    郭阳闻言讶然,“柴达木盆地?那里也有草原吗?”

    “说起这事我就气,苏国洲说你小子牛皮吹上了天!想靠伱那苜禾1号就彻底完成20万亩盐碱地的改良。”

    而西北地区的农林院校和高校就更苦了,但郭阳却由衷的佩服这些人。

    而且管理现在已经有点跟不上了。

    全国71所高等农林院校1990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仅约5.7亿,只大体相当于一个清华大学。

    最终翁立新还是同意了帮他找相关部门要资料。

    谁都知道西北穷环境差,但就是扎根西北!

    ……

    郭阳听这语气,就知道他此前放弃留学名额的事,老师已经放下了,“陇苜1-5号,五十万一个,老师要不要转让?”

    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挤压农业,使农业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农村发展又严重滞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