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产业_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 产业

第(2/3)页

村有过合作吗?”

    后世新闻里也经常看到开工厂的老板回家种菜,海归夫妻跨行当农场主,甚至连网易也养起了猪……

    不只是苜禾在找种子,他们辉煌也急需一笔大单来回血。

    因为无论他们怎么操作这100万斤种子订单,资金都会在产业链内部消化。

    郭阳开始瞎扯道:“亩产量不高啊,是不是管理没跟上啊!”

    只能耐心解释道。

    导致苜蓿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得不到重视。

    与之对应的,也可能颗粒无收。

    “吴总不是跑大车出身的吗?怎么对种子也这么懂?”

    最终,经过友好磋商,在吴峰板着个苦瓜脸的情况下,双方签订了初步的采购协议。

    “产量还可以,今年每亩能产100斤苜蓿种子,大概总产量在35万斤左右。”

    吴峰脸皮不自觉的颤动了下,就这产量也还低啊!

    强忍下撵人的冲动!

    管理部门目前只会喊口号,就像小说故事里设置悬念一样,偶尔也给个三瓜两枣挑逗着你,让伱欲罢不能。

    当然,在气候、灌溉、施肥、授粉、杂草、收获时间等各种田间管理都到位的条件下,最高产也能达到亩产160斤以上。

    郭阳毫不客气的打断道。

    总共50万斤机械精选后的紫花苜蓿种子,8.5元每斤,合同价格425万元。

    近几年,更是有大面积的苜蓿被翻耕改种经济作物。

    而这么做的原因,无非苜禾想做产业的领头羊!

    同时,在和棉花、甜菜、玉米、小麦等粮经作物的比较中,种植户收益差,加之种养分离,产业链下游的收益和种植户无关。

    “由于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最终只有一小部分花能最终发育为成熟的荚果。”

    在国内,苜蓿种子生产通常只作物种草的副产品,缺少专业化的种子生产田,管理加工技术落后,导致种子的亩产差异极大。

    但现在不是聊这个的时候。

    “35万斤种子,苜禾全要了,这折扣是不是得打狠点。”

    吴峰无可奈何的解释着,“这不天天和向大师呆在一起,耳濡目染也学会了不少。”

    “至于品质,老向应该都把我们的底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您觉得《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98977/98977406/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