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又出书了,可第一研究室没了?(3k
第(3/3)页
内容编出来,工作量可不小,还是很繁琐的。不用多说,就这么决定了。”
剩下就是工作条件,报告里不甚明确,这个东西主要是要靠厂里解决的,不是部里的事情。
人的问题,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去了,多出来的几个科长副科长还是够大家安排一下的。
而运算所去领取稿酬,再以运算所的名义发给高振东,实际上是运算所把大部分的风险都承担了过去,高振东甚至连红眼病都无需太多防范。
C的书没有,估计是运算所觉得那份标准实在是太过晦涩,只是准备作为内部资料内部刊印,要出书,那得等高振东的C语言教材了。
老陈还没说话,李副厂长先笑着道:“爱护年轻同志是好事,不过我建议还是个人服从整体比较好吧,不要搞特殊化。”
“关于稿酬的事情,是不是我们所去替你领了,然后再以我们所的名义发给你,这几本都是专业技术书籍,机工出版社那边是把千字稿酬定到了15块的顶格”
这让池总工很惊讶,这可不是个小数字:“高主任,不用不用,同志们对于参编工作热情很高,能在书上留下名字,都已经感到很光荣了。”
很明显,杨厂长话里有话,他掌握的情况更多。
会上,杨厂长宣读了部里关于三轧厂技术科升级的批复:“.希望第三轧钢厂各级同志发扬好主人翁精神,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做好此次的技术部门升格工作,为社会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已经出版的三本书,前两本毕竟是专业教材,不像项目管理体系哪个行业都用得着,所以印数只有1000册。
高振东对几次印刷倒是无所谓,他是知识的搬运工,推广他就顾不上了,这不是有人在做嘛,他又不靠印数稿酬过日子。
而汇编语言是应用类知识,适用范围要广一些,印数到了2000册。
三本书作者都是高振东,参编是运算所若干人。
高振东一听,知道这是运算所的好意。
最终的结果,是把技术科的办公区,不对,现在是技术处办公区了,从现有位置搬到保卫处边上的一栋楼,这栋楼比技术处现有办公楼大,更施展得开。
主架构之外的,大家可以随意一点。
“高主任,有个事情和你商量一下。”
而且李副厂长有自己的渠道,要不然后面电视剧里为什么是他爬到了那个位置。
不得不说,李副厂长常年干的与人打交道的事情,说话就是有意思,这话字面意思和他实际的意思说了个满拧。
就算处长安排不了,科长总是有空缺的,科长塞不进去了,股长虽然没级别,大小也是个长嘛不是。
另外拨出一笔钱,供技术处添置设备和常用材料,
还有一笔钱,是部里特批的,不算在第三轧钢厂的年预算里面,其使用由技术处掌握,申报程序直接走部里,会上陈总当即就表示,这笔钱的使用,下放到第一研究室扩编而来的研究室去。
没有第一了,就只有这一个研究室。
(本章完)
如果您觉得《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还不错的话,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支持作者!
https://m.123vxw.cc/html/13536/135367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